《重症》精彩片段

方巍:其实这次新冠病毒的话,它是一个全新的疾病,跟我们以前接触的病毒和病毒性肺炎真是完全不一样,对一些危重病人的话,我们主要是做各个器官功能的支持,帮助病人度过这样的困难期。所以说其实我们医生做的更多的是叫抢时点,给病人恢复的时点。

解说: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来说,没有特效药似乎就意味着死亡。但是现在,医护人员们正付出巨大的努力、试图在死亡到来之前及时地按下暂停键、为患者赢得恢复的时间,让他们还能有机会靠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病毒,获得生的希望。

字幕:医院光谷院区·E1区5楼·重症监护病区

解说:医院援鄂医疗队负责的重症监护病房,是整个光谷院区17个病区中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单位时间内医护人员密度最高的地方。

医生1:年3月2日早交班,1床,现在其它的话,心脏的指标、血压、心率包括我们说其它的,像电解质各项指标都还可以,但是主要是一个血栓的问题。

医生2:他胃管应该撤了吧,导尿管也应该撤了吧,昨天我就让撤了,锻炼,然后拔管子。这个患者一直喊饿。

医生3:这个刚才我跟李主任也讨论过,这种病人要给营养但是一定要控制,不要让他吃得这么多,所有的器官还在恢复之中,包括心脏还在恢复之中,所以大家在对这种恢复治疗的人,给他吃很多很多,一定要限制。

医生2:好。

医生1:口服万古很安全,它不吸收的,有的时候可以通过鼻饲的。

解说:医院感染科,记者见到他的这天,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整整一个月。但对于刚刚接管这个病区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医院援鄂医疗队

陈澍:感觉到一来就是一种“战时”气氛,上上下下的感觉就是“打仗”,没什么话好说的。当时就是觉得要冲上去了,炮火连天的声音,就给人感觉赶紧上去,我就坐这个角落里写流程。写好以后同济配的护士长,她马上把这个流程变成文档什么东西到处贴。因为你这时候要完全培训大家掌握好,不现实,不现实怎么办?在这堵墙这个角落做什么事?我把它贴出来,做两步,这里是手消毒,第二步脱手套,再走过去,这个地方你要做什么事?不然的话你永远记不住。就是说前几天我是没法睡觉的,我经常晚上会焦虑地醒过来,我希望我的队伍进去不要没防护好。半夜做梦一下子醒过来,因为梦境里边就在抢救病人的病房里面,突然看到一个护士穿得严严实实的,像只大白熊一样的,带了一只外科口罩,她没有带防护性的医用口罩,N95口罩,这是最危险的,必感染。我一下坐起来了,我说要死了,怎么会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一想做梦,躺下再睡,再也睡不着了。

护士:每一个篮子里面东西都有,按照这个步骤来,不懂就问我。

解说:在持续了一个多月,每天4至6小时一换班的工作频率中,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早已熟知该如何进行严密的个人防护,他们也不再对这种疾病心生恐惧。

陈澍:没进病房的时候,你说医务人员一点没有恐惧心,那是假话,人人都怕的。你没看到病人,你想象是传染源,知道吧?就想到万一感染上怎么怎么样,去看到了这个人,你觉得他是个很需要我们去照顾的,非常不幸的一个人,一个病人,你就会完全不一样。所以现在我都在踩刹车,大家要注意,因为进去拼命一样地干,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你不可能不感动,你真的感动,我有的时候看到他们我都掉眼泪。

护士医生:加油!

解说:医护人员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能够尽量减少死亡,给这些病情危重的患者们赢得战胜病毒的时间,重新恢复生机。

记者:碗里是粥吗?

患者:稀饭,还有一个包子。

记者:你还放了辣椒了?

患者:没有,西红柿炒鸡蛋。

记者:肉包子吧。

患者:好像是酱肉包子吧,应该是酱肉包子。

解说:这位就是医生们在交班时,再三叮嘱必须限制饮食的那位患者。

患者:我是要着吃,找医护人员要,饿。

解说:他今年50岁,在住进医院光谷院区之前,已经发烧多日,他先是在家中吃药、后来到发热门诊打点滴,但是肺部感染不断加重。2月17日他开始出现呼吸衰竭,医院援鄂医疗队负责的重症监护病区。由于他的病情十分危重,当时负责他的医生是医疗队的队长李圣青。

陈澍:当时的时候他用无创呼吸机打氧气的话,血氧饱和度上不来,只有百分之八十几,呼吸很窘迫,那么插了管。

解说:陈澍医生所说的血氧饱和度是指人体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正常情况下,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而当时这位患者只有百分之八十几。这意味着,他的全身脏器都处于缺氧的状态。

陈澍:氧合上不来的话,时间久了,他其它的脏器都会出现损害。到后来的话,他就不光是一个肺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他其它各功能都要衰竭,所以这个就是很糟糕的事情了。

解说:当时医生们决定迅速为患者实施更为有效的人工通气措施——气管插管,这个任务交给了急救插管小分队。高峰是医院麻醉科的医生,也是急救插管小分队的队长。

高峰医院光谷院区麻醉科主任医师

高峰:我们所做的临床麻醉工作,很大一部分病人都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病人基本上都需要做气管插管,所以这项操作是我们日常进行的一项操作,经过了千百次的这样一些训练,所以说我们得到的训练机会最多,我们做这项操作是最熟练的。

解说:由于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有可能会发生多脏器衰竭的情况,因此在实施救治过程中,不仅需要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和感染科的医护人员们承担起主要的工作,也需要更多的学科发挥所长、通力合作与相互支持。

刘继红:医院是综合性医院,我们同济有这种队伍,后来我们成立了护心队,插管队、护肾队、护肝队、营养支持、神经精神方面的支持,中医、中药这些部门,就是各个队都有,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为我们作为医生来讲,最重要的是救命,所以我们讨论或者每个病人会诊以后要做什么事情,你医疗队行就行,不行我医院专门队伍我来帮你做,把它落实下去。

解说:2月17日,急救插管小分队准备为1床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这个操作要面临双重风险:一是医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打开的呼吸道,二是患者在插管时没有自主呼吸,全靠自身血液中储备的有限氧气来供应全身的需要。一旦插管失败,将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高峰: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要用最有效的、最快速的方式来完成插管。我们要求是零失败,零失误。如果一个人操作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紧急的情况,两个人配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记者:这两个人怎么来配合?

高峰:分工我们是这样的,一个人负责主要的操作,另外一个负责一些,给病人注射药物,同时要监测病人的这样一些生命体征,随时来进行调整,给病人保驾护航。

护士:他有点胖,给2毫克咪唑。

医生:对先给2毫克咪唑,然后丙泊酚先给个40到50毫克,看情况可以再给一点丙泊酚。

病患:等一下。

医生:先不说话,慢慢地吸气,吸气,来深呼吸,慢慢吸气,深呼吸来。

医生:我们现在整个气管插管的操作就已经完成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见插管还是非常顺利的,病人氧饱和度始终是维持在94%以上,接下来我们做的就是要把呼吸机的参数,要进行一定调整,然后我们把后续的镇静药要给他继续用下去。

解说:很快1床患者的监护仪显示,血氧浓度开始提升。根据病历记录,插管后1床的血氧饱和度恢复到了96%左右。但是3天过后,即便是在给予纯氧的情况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又下降到了93%。

记者:那给他插管以后没有办法改善他的氧合这是什么原因?

陈澍:这说明肺的底子太差,就是你虽然把氧供进去,他里边弥散不了,他里面可能肺泡里头都是一种胶冻或者水样的东西,呼吸窘迫的炎症渗出很厉害,氧透不到血里去。如果你撑不过这个阶段,那就很糟糕。

解说:医护人员们和新冠肺炎病毒的拉锯战就这样无声地开始了,如果不能尽快改善这位患者的缺氧情况,他的大脑、心脏、肾脏、肝脏等等全身的器官,都将受到致命的损害。这位患者将来不及等到他自己的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就会因为其它脏器的衰竭而死亡。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他渡过难关呢?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观看《重症》全片

主创:

编导李冰

摄像陈雷

编辑何方

解说姚宇军

剪辑何俊辉张小美

海报李戌辰

题字王理求

责编吕亚楠

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首播时间:周六21:50-22:35

独播频道:CCTV-13新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ojkm.com/zzysm/172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