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蓉陈馨懿

“我捐一箱给你们先试试……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手机屏幕上,临海蜜橘店家发来的几句质朴的话,暖意一下涌上心头,26岁的博士生肖小娥深受触动。

但她还是谢绝了店家的好意,综合考虑第一批先选用常山胡柚,根据实验结果再来考虑涌泉蜜橘。但她又感觉过意不去,就自费买了对方一箱蜜橘表示支持。没想到,11月14日,十箱精品包装的涌泉蜜橘却从临海直接快递到了浙江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

一来一往间,浙大博士生和临海网店老板的聊天记录火爆网络,从浙大学子到全国网友一波波接力到网店购买蜜橘,蜜橘销售业绩也继而被带火。

肖小娥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红叶教授团队的一员,主要从事柑橘病害方面的相关研究。昨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前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采访,发现这一被刷屏的聊天记录背后,还掩藏着一段故事:一位学者带领团队为中国柑橘研究事业做出的长达20年多年的坚守。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红叶教授团队。

“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爱国”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六楼,电梯间右侧,柑橘的各种病害照片贴满了走廊上的展板。园艺植物病理学实验室连通的阳台上,种植着温州蜜柑、红桔、金桔、柠檬、葡萄柚等十多种柑橘。实验室内,十箱从临海远道而来的“涌泉蜜桔”已消耗了两箱,其余八箱静卧在肖小娥的实验桌前。

已运到实验室的蜜橘。

各种病害的展板。

今年,肖小娥正和一位师妹研究柑橘的一类菌种,试图在果实上进行真菌病害实验,探究其致病原因。经过清洗、消毒,肖小娥拿起竹签,逐一将培养皿中的三种真菌分别接种到健康的蜜橘上。

“这次研究的类群有40多种真菌,每种真菌挑选出两个菌株,每个菌株的接种需要10个重复。”肖小娥说,这次真菌病害实验需要至少在个健康的果实上操作。

“接种过程并不复杂,只是要不断重复。”肖小娥说,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等待真菌在果实上扩散、致病,“发病周期最短也要一周。”

读到博五,类似的实验肖小娥已做过不少,“难免也会觉得枯燥。”但这一次,屏幕对面那个在某平台随手搜索的一位店家,却用几句质朴的话激励了她,“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买果实做实验,没想到,就被这个陌生人感动了。”

植物病害各种各样,仅在柑橘体系,真菌病害就有百余种。在这个由李红叶负责的实验室,十余位成员分工明确,细致到有人研究一种真菌,也有人钻研柑橘的某一部分。平时,肖小娥最常打交道的是柑橘的枝条,博士生前两年,她已从全国各地采集回千余份病害枝条样品。

下田是这群博士生的常态,除了采样,也为了更接地气地进行实验。7月的一天,为了将10多种真菌接种到多个枝条上,肖小娥和同学曾在鸡尾葡萄柚的大棚内,从下午3点忙到晚上7点。肖小娥记得,那天气温超过30度,大棚内的每个人大汗淋漓。

肖小娥正在进行真菌病害实验。

肖小娥正在进行真菌病害实验。

肖小娥正在进行真菌病害实验。

对肖小娥而言,那是辛苦又快乐的记忆。本科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毕业后,年,肖小娥误打误撞闯入植物病理学。即便入门时,谈不上有多么热爱,但四年多来,总有某些时刻,让肖小娥怦然意识到这份辛劳的独特价值。

年冬天,肖小娥跟随导师李红叶前往重庆考察。一种少见的新病害席卷了漫山遍野的柠檬树,在肖小娥眼前,“整座山都枯死了。”心痛之余,肖小娥顿时觉得自己要更努力专注所学,“李老师一直说,我们的专业就是要服务产业、服务果农。果树的生产周期往往很长,每一棵背后都是多年的辛苦和一整个家庭的生活。”

这次购买蜜橘的经历却促成了一场遍及全网的暖心助力,让肖小娥感慨,“无论是我们这些学子,还是店家,或是购买蜜橘的普通人,不管是什么身份,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热爱我们的祖国。”

“我们就是植物的医生”

农业与生物技术属于生命科学的一部分,而生命科学与平常人交集最多的是人类的医学与药学。

“植物和人类一样,也会生病。”李红叶教授形容,“我们就是植物的医生。”

每年,李红叶教授团队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图片、实物标本柑橘样本几十乃至上百份,要求诊断和防治对策。

图片清晰、症状明显的无需样本,果农们给李红叶发来几张图片,她就能做出判断。

“植物不会说话,但枝叶或果实上的发病症状就是诊断证据。我们把各项特征记下来,当作‘病人口述’。”李红叶解释。

还有一些样本通过图片则无法判断,要拿到实物才能判别。更复杂一些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检查病原菌的孢子特征。

李红叶教授。

李红叶介绍,有些时候孢子尚未产生,需要通过基因的扩增,或是进一步的测序确定。有的还需要开展疑似病菌的分离培养,做接种试验以及形态学和DNA序列分析确定。

一棵植物的生长,伴随着微生物的寄生和昆虫危害,甚至连昆虫的爬行也会损伤果实的表皮。有时为防治这些可恶的病虫害,如果施药不当,还会导致药害,所以只有搞清原因才能对症施治。

今年,李红叶收到了来自西双版纳的几颗柑橘,淡白色的密网趴在果实的表面。李红叶尝试了各种方法后怀疑,这是由某种真菌引起,但她将这种菌落接种到健康的果实上,却出现了不同的表现。

“证据不足。”李红叶没有提供用药建议,因为诱因不明,无法提出正确的用药方案,否则会造成防效不好,也浪费农药。于是,李红叶去了西双版纳“面诊”。

从西双版纳市区到果园有三个小时的车程,最终通过实地考察,李红叶找到了答案。

李红叶发现,除果实之外,柑橘树的叶片和枝梢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最重要的是,还发现有虫子隐藏在叶片之间。于是李红叶判断,不是真菌引起,而是昆虫引起,由此她就很有信心地开出了方子。

李红叶教授在实地研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红叶教授在实地研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七月,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李红叶马不停蹄地跑了丽水、成都、重庆、柳州、崇左、海南、新平、华宁和西双版纳等多个地方,为的就是确定那个症状的诱因。

“我这个人一个月不出去就觉得难受。脚踩在土地上,触摸柑橘树的这种感觉,就是不一样。”李红叶去了丽水庆元好多次,第一次是“面诊”,第二次是培训绿色防害,“后来,病害问题少了,效益好了。看到果农丰收时的笑脸,自己也会真心高兴。”

除了果农,李红叶还会给农药企业的员工进行辅导,来辨别病害,也给储存果实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一颗果子经历的链条很长,从培育到仓储再到销售,需要做的事太多了。”

“我和柑橘有缘,和涌泉镇也有缘”

李红叶教授和她的团队。

李红叶教授团队办公室门口,一块木板上挂满了各式柑橘照片,还有两张证书,分别是衢州市科技进步奖和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年,李红叶留在原浙江农业大学(年并入浙江大学)任教。李红叶是丽水缙云人,虽然家乡也有种植柑橘,但不是太多,她和柑橘更多的交集发生在临海。

“我和柑橘有缘,和涌泉镇也有缘。”李红叶记得,年时她还在读大四,在临海实习,她去拜访同在临海涌泉的学长时,第一次吃到了涌泉镇的蜜橘,那是感觉是“怎么有那么好吃的果子?”

那时,李红叶还在从事水稻研究的相关课题。李红叶在就读研究生时,也有两位老师都是临海人。转向柑橘研究后,李红叶知道了涌泉镇蜜橘是浙江柑橘的“金字招牌”。

“真巧,入行时有蜜橘;现在快退休了,又和它这么亲近。”李红叶感慨地说。

“这次和涌泉蜜橘网店店主的聊天记录走红,让我感到挺意外的。一方面这是我们正常的科研,另一方面,平常果农给我们的理解和支持真的很多。”李红叶记得,自己在调研时,还会遇到出租车司机坚持不收费的情况。

实验室。

在将近20年的柑橘研究工作中,李红叶注意到了柑橘病害的变化。

这些病害有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关。李红叶提起:“有的柑橘表面上有斑点,对果实本身没什么危害,但是影响品相。过去物质匮乏,大家觉得可以吃就好,这不算病。但是,现在的消费者开始讲究品相,就会影响销售,这也成了需要防治的病害。实际上,病害的定义和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着很大关系。”

还有的病害则和生态环境有关。李红叶特别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ojkm.com/zzyjg/182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