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能否运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72939.html

“仅以此文,献给我最爱的象山小海鲜,并祝大家好胃口”

异乡人:

怀念家乡,除了亲人之外一定是家乡的食物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这是南拳妈妈的那首《牡丹江》里唱的歌词,这首歌收存在于我的手机里好多年,每次听到这个旋律总是会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鲳鱼,梭子蟹,大黄鱼。

高中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外省学习工作生活,很少回去的我最最怀念的不是浙东的乡音,不是那边的山海,而是这些可爱的东海小海鲜们。

海鲜排挡鱼货的日常陈列

我的家乡在象山,一个可能出了浙江省就再也不会有人知道的小地方。准确来说,象山是一个半岛县,属于宁波市,虽然是一个小地方,但是它却坐拥宁波80%的海洋,漫长的海岸线造就了不一样的半岛山民。

全国人民都知道“舟山”,因为我们的小学课本上写着,“浙江舟山,中国四大渔港之首”,但鲜有人知道在它南边百公里之外,也有一个很厉害的渔港,石浦港。石浦之于象山,就像沈家门之于舟山,是最重要的渔港,这里世代生活的讨海渔民,都是东海海鲜的活百科全书。

平时停靠在象山石浦港的渔船

石浦渔港鱼货到来

离开象山的那么多年,吃了日式的刺身,东南亚的冬阴功,地中海的海鲜焗饭,遍尝全球的不懂做法,却总觉得还是家乡的海鲜最好吃,准确来说,是更适合我的口味,这应该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吧。

东海梭子蟹,大快朵颐的原味吃法

虽然爱日本韩国的sasimi,但总觉着太过纯粹太过本真;爱吃地中海和伊比利亚半的海鲜大餐,但仿佛那里的做法不够纯粹,太过浓烈的香料和烹饪方式,让我无法享受海鲜最本质的味道。

日式海鲜,虾蛄都可以这么有逼格

地中海的海鲜,浓烈的香料,极具视觉冲击力

而象山的海鲜,刚刚好。最新鲜最好的海产,都是蒸的,原味才是最棒的海鲜体验,纵观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很多地方的海产也都是以蒸,白灼以体现原味为主。

象山饭桌的日常,看起来是low的,但吃起来是很high的

当然,也可以搞的比较高逼格(自家拍摄)

厦门老街夜排挡的海鲜,经典的酱油水做法和葱爆做法,浙江福建的海鲜做法大同小异

市井气or高档餐厅:

象山欠缺的只是旅游的相关设计

同为东亚国家,日本韩国的海鲜以生食和烤居多,相对于日韩海鲜蜚声中外,中国的海鲜要低档很多。

日本的海鲜大都是星级米其林的存在,而我们的海鲜只能吆喝于市井排挡之中,个中好坏,不仅仅是海产品质上的差别,更是两个文化精细化的差别。

象山县城的海鲜市场的日常

福建福鼎市石湖小区海鲜排挡的日常

在日本东京的筑地市场,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海鲜可以是如此强劲的一种文化。在这里,我看到了从全世界各国来这个海产市场朝圣的游客,甚至有一些为了一睹最著名的金枪鱼拍卖,凌晨4点就来市场排队,争夺每天仅有的个参观名额。

鱼货陈列下足功夫,看起来都赏心悦目

筑地市场内部,这些大招牌都展示了鱼货老板的历史和底蕴

筑地市场有它独立的VI系统,设计感爆棚

它的游客中心里有张世界地图,游客可以用大头钉定位“whereareyoufrom”

筑地市场还组织官方的摄影活动,让海鲜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鱼干的包装更是凶残,每一个都想拿上10包作为伴手礼回国送人

海胆卖出了逼格

旅游开发,品牌运营等一系列的“中国的普遍问题”,象山的海鲜不为人所知,而这对于海鲜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象山的海鲜来自东海,不但种类多,而且好。东海不同于它北面的黄海和南面的南海,这里的海水温度适中,营养质丰富,非常适合海洋鱼类生长。

地图模式从左往右:全国模式,江浙沪模式,宁波地区模式,象山模式

象山非常有趣的海洋民间艺术,鱼拓,这是一条马鲛鱼

“鱼拓”的制作过程

石浦渔港古城的“鱼灯”

福建石狮祥芝渔港,天气好的话,中国的渔港也可以很洋气

浙江福建的渔港环路都是类似这样的场景

浙江台州三门健跳镇,渔妇们正接过丈夫从近海捕到的新鲜小海鲜,这里是“青蟹之乡”

台州石塘渔港,渔妇正在挑拣可以吃的小海鲜;越来越小的网眼,越来越枯竭的近海海鲜资源

JFdesign:

从一块亚麻餐布开始,讲述象山小海鲜的故事

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心心念念象山的小海鲜们,于是开始盘算设计一款关于家乡象山海鲜文化的小产品。

淘宝店铺搜“JFdesign”,即可找到我们的小店,即可找到这款小物。

产品包括一张亚麻餐布茶巾,一张亚麻手帕,以及一份象山海鲜旅行小册子

分别是一张62cm*62cm的亚麻餐布茶巾和一张42cm*42cm的亚麻手帕。里面的图案包括了16种常见的象山小海鲜,每个小海鲜旁边都注有象山话的当地叫法,时令季节以及推荐做法,试图用最这些信息来唤起人对新鲜食材的美好回忆。

这16种海鲜分别是:龙头鱼,单角革鲀,带鱼,梭子蟹,滩涂鱼,鲎,银鲳,脊尾白虾,大黄鱼,海鳗,半滑舌鳎,虾蛄,马鲛,蛏子,鱿鱼和章鱼(排名不分先后)。并且在42cm*42cm的亚麻手帕中,还为每种海鲜取了一个有趣的绰号。

比如龙头鱼有个很屌的绰号叫“东海小白龙”;鲎的绰号是“远古神棍”,之所以叫这个,因为鲎是一种活化石,来自5亿年前的泥盆纪,而他的样子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竟然没怎么变化过。

从最初的在笔记本上随意勾勒的初稿图案到工厂里拿到的成品,经历了半年的曲折,摸到成品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带着打样的样品,亲自来日本东京筑地市场朝圣

海鲜主题亚麻布和自家的渔网兜的合影

62cm*62cm的亚麻餐布茶巾

42cm*42cm的亚麻手帕

最重要的是,还做了一张关于象山小海鲜的旅行手册,简明扼要的描述了这些生活在东海的美味小生物,并且还在旅行地图里指出了在哪里可以享用到这些象山小海鲜。

这是第一篇章,第二篇章正在创作中

简明的旅行地图,从中国的版图zoom到象山帝国的版图

象山小海鲜的鱼谱

用来做厨房门帘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也可以当作风吕敷来包东西,这也是设计这个尺寸的原因

象山的十六种海鲜:

最新鲜的食材一定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来烹调

“带鱼(daen)”

也许贵州的某个僻远山村的老乡不认识周杰伦,但我敢肯定他一定知道带鱼是什么。几乎没有人见过活着的带鱼长什么样子,就连捕捞它们的渔民也表示一脸懵逼,因为它一上岸,灵魂就去逍遥游了。

它是中国传统的四大经济鱼类之一,每年的冬至是它最肥美的时候。而最好最新鲜的带鱼,在象山一定是鲍盐清蒸,带鱼去内脏洗净,千万不要刮去鱼鳞,切块置于盘中,淋上少许酱油,洒些许姜片,隔水蒸8分钟,这个滋味一生都不会忘记。

左边清蒸,右边红烧

“单角革屯(bobien)”

剥皮鱼是一种入门级的海产,因为它的皮,眼睛和内脏带有毒性,食用之前必须要剥皮去头和内脏,所以象山人自然叫它剥皮鱼(或叫落剥皮),在海鲜排挡你经常可以看到它被拔得精光,粉粉滑滑的躺在碎冰上。

在象山,一般都是红烧为主,而它的肉质紧实,非常容易肉骨分离,是海鲜排挡扛鼎必点。

其实样子有点呆萌的一种鱼,真不忍心吃它

而在福建,我也吃过干煎的剥皮鱼,对于我而言就没有红烧的好吃,本来很紧又很少脂肪的鱼肉,被烤的没有一点之水,如同嚼蜡,差评滚粗。

在四川吃火锅,你可以看到菜单上有一个菜叫“耗儿鱼”,其实它就是冰冻的幼小剥皮鱼仔。而在象山,市场上也经常有这种小的剥皮鱼,拿回家一烧,手指捻起小鱼儿尾巴,塞到嘴里用牙一剔,一口一条,好不痛快。

“三疣梭子蟹(baoha)”

大名鼎鼎的梭子蟹,其实在中国东部沿海北起渤海湾的辽宁,南到广东海南都有分布。但它的最佳成长海水温度大概是在15~25度之间,所以个人觉得东海的梭子蟹口味最佳,而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我吃过大连那边的梭子蟹,肉质香味各方面都要差一些。

梭子蟹我相信应该没有象山人不喜欢吃吧?鲜甜饱满的蟹肉,油香橙亮的膏黄,在它面前我完全没有抵抗力,就算北海道帝王蟹波士顿龙虾放在旁边,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它。

象山人吃梭子蟹习惯用“烤”,拿一口土锅烧红,放入梭子蟹,滴入少许黄酒,残忍的盖上锅盖,干烤十分钟。烤到七八分钟的时候,如果你鼻子没问题的话,应该可以体会到什么叫“蟹香不怕巷子深”,小时候放学回家走在巷子里闻着街坊邻居烤蟹的香味,是我童年最难忘的味道。

烤梭子蟹

和大闸蟹一样,梭子蟹吃法也分公母,刚才说的“烤”一般来说母蟹为佳,因为膏黄在高温的催化下,会释放出很特别的香味,而母蟹也经常用来做“咸包蟹”,这道菜可是象山酒席的必有“套路”。

最经典的吃法,“咸包蟹”

而公蟹,象山流行葱油的做法:梭子蟹切块蒸熟,取出蒸笼后上面依次撒葱花,姜丝,蒜蓉,干辣椒碎,并淋上适量的当地酱油,最后浇热油,随着香料在热油的催化下滋滋而响,屋里也开始弥漫浓郁的葱油香气。

葱油白蟹

“银鲳(bebi)”

银鲳地方话叫白鳊,属于象山的高端鱼类,逢年过节市场的价格可以飙到百元,但是它肉鲜骨软,非常美味,的确是对的起它上乘食用鱼类的旗号。

鲳鱼在象山数量不多,我们大多数吃的都是从远洋捕捞的货,新鲜的银鲳眼珠是透亮清澈的,鱼身表面附着着细鳞。在饭店或者酒席上,端上来的鲳鱼肯定是清蒸的,这种做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鲳鱼的鲜度。

清蒸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大而新鲜的白鳊价格较贵,不能常吃,喜欢吃白鳊的我经常会选小白鳊。因为个头小,不太适合清蒸,一般会红烧,浓油赤酱再加上一点辣椒,简直可以吃下一电饭煲的米饭,而用它的汤汁拌的猫饭,也是儿时农村生活的回忆。

“缢蛏(qingzi)”

蛏子是我接触较晚的一种贝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颜值低,头上生出两条像鼻涕一样,并且会喷水的触角,让人望而却步。但是自从被母亲连哄带逼吃下第一只蛏子之后,就再也不会拒绝这样的美味。

就像法国人喜欢吃贻贝一样,象山人喜欢吃蛏子,做法也有好几种,但我最推荐盐烤,这种做法我觉得对于时令饱满上市的蛏子来说,是最尊敬的烹调方法。

盐烤蛏子

在中国的沿海很多地方都产蛏子,有些种类长得像竹竿,叫“竹蛏”,象山的红卫塘和南田岛产的蛏子非常优质鲜美。

“大黄鱼(dowangen)”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大黄鱼,它是象山的名片,海鲜的翘楚,宁波十大名菜里一半都和它有关。大黄鱼属于石首科,这种鱼构造独特,能发声,是中国曾经传统的四大经济鱼类之一。

张辰亮的《海错集》里大黄鱼的一页,里面说的“全家抄斩,灭门九族”的确是真的

但也许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现在千金难求一条的野生大黄鱼,在三四十年前是东海非常非常寻常的海产,每年春末夏初,秋末冬初的两场渔汛是东海最壮观的生物现象。

但是因为大黄鱼的特殊生理构造,渔民发明了一种敲盅作业,即在船上敲竹板让大黄鱼头骨内的耳石发生共振,所有石首类黄鱼不论大小都被震晕,然后千万渔船进行毁灭性一网打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曾经在象山县的黑白历史照片中看到过沙滩上堆积如山的捕捞上来,吃不掉卖不掉,发臭腐烂的野生大黄鱼的情景,愚蠢的渔民秉承了中国农村一如既往的小农思想,不给大自然一点喘息的机会,伤害了自己,也毁灭了后代。

大黄鱼含脂量较高,所以肉质极香,无论什么做法都美味非常。清蒸,红烧,放汤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尤其是“三黄汤”,将黄鱼,黄鱼鲞,油发黄鱼肚三者完美融合,是最传统最鲜美的海鲜名菜。

清蒸大黄鱼

“海鳗(mou)”

海鳗样子很像河鳗(日式鳗鱼饭的鳗鱼),但是一河一海,体型肉质完全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海鳗很长很粗,皮滑肉厚,营养非常丰富,唯一的缺点就是除了主干骨之外,肉里面有一些细鱼骨,但所幸这些鱼骨相对较粗并且表面润滑,所以不伤嘴,也很容易剔除。

象山的海鳗一般会盐渍阴干做成“鳗筒”,然后取适当长度一段鳗筒,劈开摊平,搁几片姜,笼屉一蒸,就是最传统的吃法。

然而我最喜欢的做法是椒芹汤鳗,取鲜鳗鱼肉,外裹薄薄一层淀粉糊,清汤汆熟下芹菜和胡椒粉,简直是透骨鲜(宁波象山方言,形容极鲜)。

当然你或许还会在内陆城市超市看到“鳗鱼鲞”,一种比“鳗筒”还要缩水的鱼干,用它来做的“鳗鲞烧肉”,是象山非常好吃的家常菜。

“中国鲎(hou)”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出现于远古泥盆纪,历经几亿年地球的沧海桑田,形态一直未曾改变,是活化石,是国家保护动物,但也是象山人一直在吃的一种海洋生物。

它有巨大坚硬的外壳,可实用的部分比较少,但是却很鲜美。它的血液是高贵而神秘的蓝色,让人印象深刻。而在夏秋之际,经常成对缓慢爬行于泥滩,及其容易捕捉。

传统上,鲎都是用“糟”这个方式来料理,糟鲎鲜美下饭,但尽量不要多食,因为含铜量较多。

“龙头鱼(lanhocan)”

论口感,龙头鱼绝对是鱼里面另类的一种存在。新鲜的龙头鱼,吃起来爽滑似豆腐,跟别的鱼完全不一样。如果你吃惯了金枪鱼的紧实,你可以试试它,绝对让你眼前一亮。

象山的石浦港,当地人会称它叫“东海小白龙”,个人觉得真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形象的称呼呢。

对它的料理办法一般是红烧为主,但对于火候却极其考究,没有经验的厨师,很容易把它烧老。新鲜的龙头鱼段,红烧快出锅的时候再放入多一把的辣椒,你可以想象一下:极嫩的川味麻婆豆腐去掉“麻”,再放入多一味的“鲜”,融合升华,此番滋味难以言表。这是我个人的最爱,也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的海鲜料理方式。

红烧龙头鱼,越辣越好味

而传统做法“苔菜虾孱”是在鱼段外面薄裹一层脆皮糊,拌入苔菜入油锅炸熟,这时候你不仅可以品到鲜嫩,还能尝到酥脆。

“嘉庚蛸(mangqiao)”

在象山我们称之为“望潮”的它,是一种小章鱼。“望潮”这个名字似乎有点悲凉,但毫不影响它的鲜美和在象山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它栖息于近海滩涂,下小海的渔民用小鱼小虾作饵,一早上就可以轻松捕到一竹篓。

红烧望潮

最出名的应属墙头的望潮,而红烧望潮也是象山传统的海鲜名肴。

“太平洋柔鱼(youen)”

内陆的朋友可能没有吃过新鲜的鱿鱼,但一定吃过一袋袋的零食鱿鱼丝。可就像牛肉干之于牛肉,猕猴桃干之于猕猴桃一样,是完全的两种感觉。

新鲜的鱿鱼口感非常爽滑鲜嫩,焯水即熟,是一种高蛋白的鲜美肉食。它和乌贼是不一样的生物种类,乌贼体大,肚子呈卵圆形,鱿鱼体型相对瘦小,长筒形的肚子,其尾部有一个三角形的肉鳍。

东海是太平洋柔鱼产卵的地方,每年秋天肥美的鱿鱼上市是我一直不变的记忆。新鲜的鱿鱼稍微清洗一下,切成圈儿,和着香气逼人的芹菜一炒,这个清爽带有植物香气的鲜嫩海鲜味儿,让人无法拒绝。

红烧小鱿鱼

“蓝点马鲛(majiaoen)”

雪菜烧马鲛鱼是象山人经常吃的海鲜菜,酸溜爽口的雪菜夹着口感厚实的马鲛鱼,非常好吃,非常下饭。

在每年的清明时分,它们洄游到象山港,因为它们的背面呈蓝黑色并且带有黑色的圆形斑点,所以当地人也叫它“窜乌”。它的体量修长较大,肉非常的厚实鲜美,横切面的纹路和金枪鱼一样呈一圈圈的环状。

马鲛鱼非常漂亮的横切面

在北方也吃到过它,那边管这种鱼叫做“鲅鱼”,有烤的也有把它做成鲅鱼馅儿的饺子的,第一次见,对我这样的南方人来说非常有意思。

而在象山最出名的鱼滋面正是拿马鲛鱼作为原料的,特别是在石浦港附近,东门岛、檀头山岛、渔山岛、南田岛、高塘岛一带,最为盛行。

鱼滋面,非常特色的象山海鲜菜

拿新鲜的马鲛鱼肉,剁成肉糜,加少量的黄酒和淀粉反复敲打成扁平的鱼肉面饼,用蒸笼蒸熟,之后把它切成丝,就做好了鱼滋面。但着,只是原料而已,“鱼滋面”是指的一道菜:它需要肉丝,冬笋丝,香菇丝一起煸炒,勾芡,最后需要淋上最关键的香油以及胡椒粉,这才真的完成这道象山特色菜。

“大弹涂鱼(tanwu)”

它就是上过央视《舌尖》的网红海鲜“跳跳鱼”,它号称“海上人参”,因为它的营养非常好,特别是在民间,它是一种非常滋补的东西。在象山隔壁的三门县沙柳,当地海边的渔村一个很特别的嫁妆就是“弹糊烤”,它作为是出嫁女儿最好的滋补品。

象山县隔壁的三门县,古法烤弹糊

弹糊鱼豆腐汤

跳跳鱼身形很小,生活在滩涂里,擅跳跃,非常不好抓,印象中,童年的我们从来没有抓到过它。

正是因为不好抓,所以显得特别的美味。放汤是很常见的做法,辅一些丝瓜,一口咬下去,跳跳鱼显得异常的鲜美。

“半滑舌鳎(niantebi)”

相信我,它一定是最丑的鱼的一种,两只眼睛长在一边,“歪瓜咧枣”是它最好的总结。

但丑,并不表示它不美味。洗净,淋一些黄酒上蒸笼,出来的是最美味的它。在我儿时的印象中,裹一点面粉下油锅炸,蘸米醋吃,也是非常好的体验。

因为这边的渔村有近海捕鱼的习惯,所以经常会有个头较小的舌鳎。这些小舌鳎和萝卜是绝配,用红烧的做法可以逼出它们最佳的状态。

清蒸舌鳎

在冬天,如果等它们凉下来,鱼汤结成冻将软糯的萝卜和鲜美的舌鳎结合在一起,这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口感会更好,至少我和我的小伙伴是这么认为的。

“脊尾白虾(xiaobeho)”

不知从何时起,小白虾仿佛是每个酒桌的必备,而99%的时候,它都是以白灼的形式出现。它特别的是,其他虾煮熟之后呈红色,而它却是白色。

记得小的时候,在滩涂玩耍,待退潮的时候,伸手在浅滩里一捞,就是一把小白虾,而这种情形业已一去不复返,都只能存在在我的记忆之中。

盐水白灼小白虾

当然,醉虾也是非常好的吃法,但是因为似乎听起来比较原始比较残忍,特别是非海边的朋友,应该无法体会它的好处,所以还是忘记它把。

“口虾蛄(hogutan)”

虾蛄是大家经常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的“虾爬子”,每年到了入夏时分,大批有膏肥满的虾蛄开始上市,和着小龙虾,开始席卷全国各地的夜市。

葱油虾蛄

椒盐虾蛄

在象山的石浦港海区,以及蟹钳港和西沪港,这里有非常好的野生虾蛄,数量不多,用最简单的白灼就可以品尝到最鲜美的虾蛄。

周末旅游新去处:

带上这份小手册,去象山赶海吧!

象山处于宁波的海滨,并没有通铁路,所以一般来说要通过自驾或者长途汽车到那里。

每天从宁波,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都有数班直达象山的大巴;而自驾的话从上海出发,经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象山港跨海大桥,大概只需要3个多小时。

关于去哪里吃地道的象山小海鲜,有以下tips可供参考:

如果你追求方便,你可以去县城丹城丹峰东路的象山港海鲜大排档;

如果你想体验最原汁原味的象山海鲜,可以去位于石浦渔港中路的海鲜街;

如果你选择游览松兰山沙滩,那么晚饭记得要去爵溪海边风情夜排挡;

如果你想体验象山深入腹地的内海小海鲜,记得去泗洲头那边的海鲜农家乐,在那里你还可以品味到地道的农家菜;

如果你想有仪式感的吃一次象山海鲜面,你可以去鹤浦的老虎面。

除了攻略上常见的(人暴多的)象山影视城,花岙岛石林风景区,石浦渔港古城,松兰山沙滩你还可以去哪里看看呢,有以下tips可供参考:

东陈乡樟岙村谢才华剪纸艺术馆

茅洋象山民俗文化村

西周镇上张水库

鹤浦青籁度假酒店

食物永远是承载故乡回忆最好的形式,象山海鲜的滋味也将陪伴我一生,不论走到世界的哪里,我始终都会记得那一口鲜美。

因为热爱,所以特别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这一份对于这里食物的感动。

(接下来有一期会详细介绍象山的人文风貌,尽请期待)

参考资料和图片来源:

baidu图片

bing图片

象山发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ojkm.com/zzyhl/16337.html

------分隔线----------------------------